Tim de Paravicini這個名字對於許多年輕的音響迷而言,可能是陌生的。EAR這個品牌,對於台灣的音響迷而言更好像是隱沒多年最近才出土的骨董。可是,這個名字、這個品牌在國外一直在真空管音響迷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EAR是真正的實力派產品,假若您追求的是音樂之美,錯過它是您的遺憾。

文|音響論壇 劉漢盛

詳見 PDF 報導 下載 PDF

一開始,我要先說,我欠Tim de Paravicini一個公道。去年我聽了EAR(EAR Yoshino,以下簡稱EAR)的912前級與509後級,今年我聽了他家的861後級。這二次的經驗,讓我赫然發現,我以前對EAR產品的認識實在太少了,所以也沒有認真去宣揚他家產品的好處。或許,這也是EAR產品在台灣一直不受重視的原因之一。現在,藉著這篇861的評論,我應該要還Tim de Paravicini一個公道。

真空管機專家

有關Tim de Paravicini的出身與經歷,我已經在912+509那篇評論中寫得很清楚了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他從設計專業音響器材起家,後來才跨入家用音響,他所改造的盤式錄音座、麥克風、刻片擴大機與其他設備被許多著名樂團或錄音師、錄音室使用,包括Pink Floyd、Lenny Kravitz(美國著名歌手、唱片製作人);Altarus唱片、Water Lily唱片、Island唱片;著名錄音師Robert Ludwig、Joe Gastwirt與James Guthrie。而倫敦著名的The Exchange Master Studios甚至有二套從頭到尾(包括盤帶機、等化器、刻片擴大機等)由EAR設計製作的設備。美國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s也用了他家的黑膠刻片系統與盤帶重播設備。

但讓人好奇的是,Tim de Paravicini一直堅守真空管這個領域,這跟目前專業音響器材幾乎沒人使用真空管背道而馳。專業領域沒人使用真空管當然可以理解,因為真空管器材熱度高、體積大,失真數據高,雜訊無法達到目前專業領域的需求。然而,Tim de Paravicini浸淫音響那麼多年,他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?既然明白這個道理,為何他還是堅持他的理念?這其中我認為只有一個理由支撐他的想法,那就是「純論聲音的表現」。這純論聲音的表現當然不是只注重音質、音色,而是全方位的,包括暫態反應、動態對比、對低頻的控制力等等。也就是說,當您在聽音樂時,整體真實聽感給您的感受是好是壞?是真是假?這才是Tim de Paravicini所關注的。

總諧波失真的迷思

的確,如果您看861的擴大機規格,總諧波失真達到3%(滿功率輸出),這樣的規格能拿得出來嗎?人家隨便一部AV環繞擴大機的總諧波失真,都在0.0X%以下,甚至0.00X%,更強的則能達到0.000X%。總諧波失真3%,不是要跟喇叭的失真看齊了嗎?這樣的規格,EAR好意思公布出來?的確,如果您看861每聲道輸出只有區區32瓦,加上真空管擴大機的輸出阻抗那麼高,其阻尼因數恐怕也只有10以下。這麼低的阻尼因數跟動輒數百甚至上千的晶體機相比,簡直是天差地別。不是說阻尼因數越高,對喇叭的控制力越好嗎?低頻的表現能力也越好嗎?Tim de Paravicini不是不明白阻尼因數的數學計算公式,他為何還要堅持設計真空管擴大機呢?理論歸理論,實際歸實際,在861身上,總諧波失真那麼高,阻尼因數那麼低,這些理論上的弱點卻絲毫不影響861在實際上的聲音表現。理論不會錯,總諧波失真要盡量做到低,樂器音色才會正確不渲染;阻尼因數要高,對低頻的控制力才會好。問題是,人耳並不那麼討厭總諧波失真,人耳對低頻段的敏感度與判斷力也不若中頻段與高頻段,所以861這二處理論上的弱點並沒有影響音樂再生的真與美。我的意思是,861的聲音聽起來既真又美又活生,而且寬鬆,到底為何能夠既真又美?為何能夠寬鬆?這就是Tim de Paravicini的過人之處。

外觀四平八穩

以外觀來說,861算是漂亮的,正面一塊鍍鉻面板,上面寫了各種字,好像怕人不知道這是什麼品牌?哪裡做的?誰設計的?老實說這樣的面板美術設計還真不多見。頂板的設計則是四平八穩,前面正中央是電源變壓器,輸出變壓器則安置在後方左右二邊(一個重5公斤)。而左右各二支功率管EL309(或EL519,五極管)則以圓形網罩套著,整體設計顯得很平衡。頂板上除了這些,中央還空了一大塊面積,這塊面積以一塊鐵板覆蓋,卸下螺絲可以看到線路板的底部,以供維修之用。

在頂板的後方, 有一排印刷,上面寫著背板的相對應端子,包括左右Level調整,0、4、8、16歐姆端子,平衡與非平衡端子切換,以及Stereo/Mono切換。如果當Mono使用,每聲道變成64瓦。打開底板,可以看到8個較大的EUR Cap(250V)電源濾波電容,以及許多小的濾波電容。二支ECC83與六支PCC88(6DJ8)二排並列,每根小管子上都印著商標,此外就是三個變壓器的底部,左右二塊功率管所使用的電路板。另外,還可以看到左右各一個扼流圈(Choke)。

獨家ETM

861屬於平衡架構(從輸入到輸出),直接交連、推挽純A類工作,採用局部負迴授,沒有整體負迴授,自動偏壓調整(用家不必手調)。比較特殊的是EAR所謂的Enhanced Triode Mode(ETM)線路,這種線路宣稱可以獲得如三極管般的運作好處,但又比直熱式三極管更線性,又可以延長功率管的壽命。

所謂ETM與一般五極管接成三極管不同之處在於,一般作法是把五極管的第二柵極與陽極(屏極)連接,然而這樣的接法不但失去了五極管的功率輸出效率,也沒有獲得三極管的線性。Tim de Paravicini的做法是把第一柵極跟陰極接在一起,讓第一柵極成為陰極的一部份,而訊號輸入點則從原本的第一柵極改為第二柵極,此時第三柵極是沒有動作的,可以讓其接地,或不接(Floating)。如此一來,原本的五極管動作方式會更像三極管,而又比大部分真正的直熱式三極管還線性。

事實上第一部使用ETM線路的是859綜合擴大機,在1996年推出。這部綜合擴大機的頂部三個變壓器的安排方式跟861一樣,不過功率管每聲道只有一支EL519,也是用圓形網罩罩住。由於是綜合擴大機,所以859的面板上有二個圓形旋鈕。如果把面板上的旋鈕去掉,頂上的功率管每聲道改為二支,那外觀就完全跟861一樣了。其實861就是脫胎自859,不同的是,859的喇叭輸出端子只有8歐姆,而861的喇叭輸出端子有4、8、16歐姆三種。其他內部設計也會有所不同。

CD唱盤出奇的好

聆聽861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,因為861每聲道功率輸出只有32瓦,所以搭配的喇叭只有二對高靈敏度的喇叭能挑,一對是AER Momentum,另一對就是DynamiKKs! Monitor 10.15。將這二對喇叭接上,試過幾回之後,我毫無懸念的選擇了遵古法製造的DynamiKKs!,這種號角壓縮式高音、10吋中音、15吋低音的設計真的很適合真空管機,搭配起來中頻段與低頻段特別有味道,而高頻段也不會尖銳生硬,所以很快就決定了搭配的喇叭。

而在前級上,此間代理商仩益特別送來EAR的Acute Classic CD唱盤來搭配,這部CD唱盤的類比輸出級也是採用真空管,而且有多組輸入端,帶有前級音量控制,等於是連數位訊源、前級都採用EAR的製品了。這部CD唱盤的外觀老實說一點都不起眼,本來我還很懷疑它的水準夠不夠?沒想到音樂一唱出來,我就知道原先太輕視它了,因為這整套音響系統唱出來的聲音充滿溫暖的木頭味,弦樂器、鋼琴聽起來很真,很美,尤其中頻段的寬鬆飽滿甚至不輸給我自己的數位訊源。老實說,這部CD唱盤跟861後級的搭配真的太妙了,我建議用家如果買了他家後級,根本不必買前級,就用這樣的搭配,把CD唱盤當前級使用,這樣發出來的聲音就非常迷人了。

不過,我也要說,Acute Classic CD唱盤的面板設計不太合理,那一排操控鈕就安排在抽屜下方,當抽屜退片出來時,就會把整排操控鈕遮住,除非是用遙控器,否則用家會覺得操控不方便。EAR另外還有一部Acute 4,是結合DAC4與Acute Classic的功能,還加上可以播放SACD。這部CD唱盤的操控鈕移到上方,如此一來當抽屜出來時,操控鈕就不會被遮住。

大提琴寬鬆

該來說861的聽感了。還是依照我的習慣,先用大提琴來聽聽看,如果大提琴難聽,再來想辦法;反之如果好聽,那就不必多費手腳調整了。我還是用Audio Note那張Vincent Belanger的「Pure Cello」,因為只有一把大提琴發聲,所以能夠很專注聽到內中的不同。我發現861的大提琴聲音很寬鬆,且擦弦細節特別多,泛音特別豐富,而且嗯嗯鼻音比我的數位系統還稍微濃些,聽起來很討喜。老實說這樣的大提琴表現在我的標準中是非常好的,很真實,很寬鬆,又帶有獨特的大提琴音色。一部外觀看起來絲毫不起眼的CD唱盤竟然能夠唱出這樣的大提琴,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。

接著聽Gary Karr那張「Audiophile Selections」。同樣的,我也發現低音提琴特別寬鬆,拉到高把味時並不會變得尖銳生硬,而擦弦質感跟大提琴一樣非常豐富。另外還發現鋼琴的聲音圓潤甜美,也是帶有寬鬆特質。連續聽過大提琴與低音提琴,861都呈現出讓人喜歡的寬鬆特質,以及豐富的泛音,大提琴與低音提琴聽起來一點都不笨,也不渾,反而是細節振顫很靈敏的,這樣的低頻表現是很優異的。

音色高一等

接下來該重奏上場,我聽瑞鳴唱片那張「永恆的魅力,致敬一代巨星鄧麗君」鋼琴五重奏。一開始,那迷人已極的木頭味就會讓耳朵高潮不斷,我沒有誇張,861真的唱出那麼美的聲音。這是鋼琴加上弦樂四重奏的組合,那大提琴的細微振顫是那麼的清楚,而且又軟質又溫暖,嗯嗯聲真的會讓人迷戀。而小提琴婉轉柔和,與中提琴,大提琴構成很美的和聲。此時的鋼琴倒是沒有特別讓人豎起耳朵的音效,但也是中規中矩,聽起來就會讓人喜歡。尤其第一首曲末那輕輕的一聲低音鍵往下延伸,我又要說真的迷人了。

而第二首「空港」最後那鋼琴的叮叮咚咚就顯出鋼琴的音質之美與木頭味,那是晶瑩如珠玉般的美感。溫暖充滿木頭味是861的特色,再加上寬鬆的特質,讓我聽起這首鋼琴五重奏時不斷湧出快感。從這張CD中,我不僅聽到迷人的弦樂器木頭味,也聽到鋼琴很棒的按鍵質感與豐富的弦振。我必須說,861所再生的大提琴、小提琴、鋼琴等聽起來就好像是音色表現高一等的樂器,那應該是昂貴樂器才會有的優美音色。

還海飛茲公道

聽鋼琴五重奏獲得那麼美好的聲音,再來就是比較嚴格的測試了,我聽海飛茲演奏的西貝流士「小提琴協奏曲」(芝加哥交響樂團)。這是1959年的錄音,有些人聽海飛茲的錄音會嫌琴音太尖太瘦太硬,有些人則誤以為那個時代的錄音水準就是如此,其實這都是錯的,海飛茲在那個時代的錄音效果已經非常好,如果調整正常,小提琴的美聲已經會讓您「欲泣」了,哪裡會尖銳單薄生硬?

現在861就可以做見證了,入耳的小提琴聲音不會緊繃,即使拉到很高的音域,同樣也是帶有寬鬆的味道。而小提琴聲音的甜美與光澤更是耳朵裡的耳屎都會融化。我不否認861的小提琴聲帶有一點點的暈黃(如果說白色是中性),但那一點暈黃的色彩增添得剛剛好,而且讓我覺得這把小提琴的音色更美。

聽過海飛茲的協奏曲,我又轉回來聽Dorian那張「Virtuoso A treasury of Favorite Violin Encores」。此處的小提琴音色跟海飛茲那把不一樣,而且錄音也不同,所以861呈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小提琴聲音。那小提琴一聽就會讓人喜歡,稍暗內斂的聲音帶的濃濃的木頭味,以及豐富的細微振顫細節,營造出既真實又美的小提琴聲。聽這張CD時,我發現861的高頻段雖然不是華麗清澈透明那種,但該有的聲音細節卻一點都不少,這種特質讓人久聽音樂都不會覺得累。

卡拉絲的美嗓

該聽人聲了,我還是要找比較嚴苛的考驗,讓我們來聽卡拉絲唱的那張「Mad Scenes」。861顯出的嗓音真的是肉味十足啊,卡拉絲的嗓音在此顯得圓潤飽滿,沒有稜角,沒有乾瘦的問題,我認為這樣的嗓音才是卡拉絲真正的美嗓啊,否則當年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迷上她的嗓音呢?是許多音響器材扭曲了她原本的嗓音,讓後世沒聽過她現場音樂會的人無法一聞
她的美聲。861讓我聽到了卡拉絲的美嗓,同時也再度證明861的中頻段是很有味道的。或者,應該說861與DynamiKKs!的搭配凸顯了中頻段那迷人的味道。

接著聽追龍唱片公司那張「Espana」,一開始的比才「卡門組曲」,次女高音的嗓音也變得更圓潤,更有肉味,這種人聲的特質是861的傑出表現。同樣的,管弦樂的高頻部分並不會尖銳,而中頻段則很飽滿,低頻段的鼓聲有震撼力,有重量感,但低頻的尾巴並不長,我想這尾巴不長也跟DynamiKKs! Monitor 10.15的聲音特性有關。雖然低頻尾巴不長,但管弦樂的豐富龐大規模感卻一點都不打折扣。

Punch與重量感

861聽古典音樂的各種樂器、管弦樂、重奏等表現那麼優異,聽流行音樂又如何呢?我聽Raidho那張「2017年精選輯」,第一首「Ghost Town」就讓我醒腦了。為什麼?我聽到的鋼弦吉他是那麼清脆又有彈性,我聽到的鼓聲是那麼有勁,有重量感,我聽到的人聲也是那麼凝聚那麼有力。請注意,套鼓不是只有用腳踩的大鼓而已,還有中鼓、小鼓、打擊樂器等,
這些樂器打起來的聲音都很有勁,敲擊接觸質感可以聽得到。

原本,我猜測861聽古典音樂是那麼的內斂,寬鬆,心想聽流行音樂可能會嫌有點「溫良恭儉讓」。沒想到861的表現竟然跟我所想的不一樣。不過,等我稍微回想之後,也就釋然了。為什麼?Tim de Paravicini在年輕時就已經設計專業用擴大機,錄音設備,並且為Island等唱片錄音製作。Island唱片在搖滾樂與雷鬼音樂的影響力眾所周知,Tim de Paravicini怎麼可能會設計出軟腳蝦的擴大機?來到第三首「Celestial Echo」一開始那電子低頻的往下沉震撼力又再度顯現861在流行音樂上的勁道,它的低頻量感不是帶著尾巴那種,而是清楚有勁,尾音短的,聽起來對低頻的控制力很好。此外,鼓聲打起來依然強勁,女歌手的嗓音也是聲帶喉音清晰的。第四首「What Other Guy」聽起來也是硬朗的,Adam Cohen的嗓音那麼的爽朗,伴奏的樂器那麼的爽朗,此時861在聽古典音樂時所表現的寬鬆好像轉身變成音場的寬廣,真是奇妙。來到第五首「My Bass」,那電Bass的演奏可說神乎其技,扣彈時的猛烈彈性,手指拍弦時所產生的振動、高音的爽脆與低音的凝聚有勁充分顯出861的暫態反應能力。除了暫態反應超快之外,電Bass的音粒清楚分明,不會含混,這也證明了861的控制力。老實說,一部每聲道只有32瓦的真空管擴大機,能夠表現出這樣的低頻,真的大破了一般人對管機的固有印象。管機不是虛軟無力嗎?管機不是對低頻的控制力很弱嗎,管機不是速度反應不夠快嗎?這些固有印象全都無法用在861身上,我必須承認Tim de Paravicini真的有一套。

源源不絕的能量

再來我聽Eivor那張「Live」。第一首「我的母親」就唱得讓人驚心動魄,那電子樂器所展現的低頻那麼的強勁頑固,那麼的清晰,震撼力那麼強。整個音場非常龐大,非常清晰,各種樂器的彈跳力非常好。而這位來自北海Faroe島女歌手的嗓音也特別的寬鬆,但不是形體超大,而是聽起來不會緊繃又具有穿透力能量的特殊嗓音。一首一首聽下去,861都呈現出源
源不絕的能量與彈跳力,如果不說這是每聲道才32瓦的真空管擴大機,一般人肯定會以為這是超過100瓦晶體機所發出,因為入耳所聽到的能量與控制力絕對無法跟32瓦畫上等號。

聽過這張北海Faroe島的獨特嗓音,我突然想到我們也有桑布伊,馬上找出那張同名專輯。861把桑布伊的嗓音唱得很凝聚,很有勁,很有重量感。很奇怪,此時在古典音樂上所聽到的寬鬆竟然不見,反而展現出很強的Punch,我不得不承認這是861的厲害之處,它能夠完整呈現不同音樂不同樂器該有的本來面貌,所以在聽古典音樂時能感受到寬鬆,但聽流行音樂時卻又不缺Punch。

傾向真

最後我聽普洛文化出版的「爵樂女伶的慢板」。聽完CD2,第一個感受是內中Double Bass的撥奏音粒聽起來帶點硬調,顯得更真實。要知道,如果用手扣彈的Bass聽起來太軟,那都是不對的,真正的聲音是帶著手指扣粗弦的硬調感覺。861的這種硬調感覺讓人聽起來更真。第二個感受是音場內的樂器、人聲顯得更浮凸更凝聚,尤其是主唱的人聲或主奏的薩克斯風。第三個感受是整體聲音並沒有因為是真空管擴大機而變得軟調,而是維持該有的軟硬。這套CD是我親自挑選歌曲製作的,製作期間聽過很多回,也用幾套不同音響系統聽過,所以很輕易的就能比較出其中差異。我要說,861唱出的「爵樂女伶的慢板」是傾向真,而不是傾向修飾的美。

人間至味

EAR 861的聲音表現絕對不是從它的外觀可以窺知的,聽過它之後,您才會開始了解Tim de Paravicini的真正實力,也才能開始體會為何他在真空管音響界的地位能夠持久不墜。他所設計製造的擴大機能夠真正唱出音樂的靈魂,展現出音樂既真又美的無限魅力。懂得吃的老饕不會去追求過於浮誇的料理,能讓舌尖感動的味道才是真正的美味。而懂得聽的音響迷也不會陷入器材價格與外觀的迷思,像861這樣的擴大機就是理性音響迷的人間至味啊!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