擴大機要怎麼樣才算夠好?做工精美?份量十足?其實答案沒那麼複雜,一部好的後級擴大機,就是要「聽了會感動」,而這次「重新溫習」Linear Acoustic LA 100M後級,又是一次令人感動的音樂體驗。

文章出處:U-Audio音響共和國

怎麼說是「重新溫習」?全套Linear Acoustic前後級,包括LA-V4 II前級與LA 100M後級,其實之前我在寫Elac BS 312喇叭的評論時,代理商就一併送來編輯部試聽了。那時候用全套Linear Acoustic搭配BS 312,評論試聽可說是如魚得水,用紮紮實實的大功率,讓BS 312發揮超越尺寸的龐大能量。不止如此,咱家編輯蔡承融剛好在寫Dynaudio Focus 260,一樣拿Linear Acoustic來推,結論一樣是超乎想像的龐大氣勢,這擴大機搭配功不可沒。現在LA-V4 II與LA 100M又來到U-Audio編輯部,這次可以好好把注意力放在擴大機身上了。

做工精美、份量十足

LA 100M一樣具備做工精美、份量十足,比起同廠LA 150.5,LA 100M的尺寸小了一些,看起來卻更「束結」(台語),箱體尺碼縮小一些是原因之一,主要是箱體做得更精緻了,機箱頂部還用鐳射刻蝕。咦?看起來好眼熟,原來這LA 100M後級用的機箱和LAV 60 II一樣,兩者共用機箱,不過LA 100M後級更簡單,除了電源開關,外加電源指示燈號,其他部分清清爽爽,一派極簡設計風格。

即便是一部單聲道330瓦(4歐姆)的大功率後級,Linear Acoustic竟然看不到張牙舞爪的散熱片,原來都藏在機箱內部了。這些設計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了不起的地方,但設計上卻需要煞費苦心。雖然箱體尺寸和LAV 60 II一樣,但是它在散熱部分設計不同,畢竟一部330瓦的大功率後級,發熱的程度肯定比100瓦的綜合擴大機更大,必須謹慎處理。所以LA 100M後級的通風開孔更多。

這些通風開孔設計都是「有所本」,打開後級機箱您就知道,原來機箱的開孔全部都是對應內藏的散熱片,並且上下開孔,利用空氣的自然對流,提升散熱效率。怎麼自然通風?當後級工作的時候,功率晶體隨之發熱,透過大尺寸金屬散熱片導熱,當機器內部的溫度提高了,周圍的空氣相對冷,就會產生自然的冷熱空氣對流,散熱效率跟著提高了。

全平衡放大設計

LA 100M後級內部線路的佈局,也和簡潔的外觀一樣,整齊對稱,中央是大尺寸環形變壓器,為了避免干擾,Linear Acoustic用黑色金屬盒封裝隔離。分立變壓器左右則是大尺寸散熱片,而功率模組就貼在散熱片上。LA 100M後級的功率模組和LAV 60 II所使用者相同,但是一個聲道用上兩塊,做全平衡放大,串聯工作,理論上應該功率增加四倍,但是LA 100M後級只做到8歐姆250瓦,4歐姆330瓦,應當是為了保留輸出的餘裕度。而這塊功率模組厲害的地方,就是所謂「黃金第一瓦」,從第一瓦開始就有最低的失真。

因為是全平衡設計,所以Linear Acoustic也很乾脆,就只給一組平衡輸入,如果您的前級沒有平衡輸出,要另外準備轉接端子。而背板上除了喇叭端子和平衡輸入,剩下的只有兩個12V觸發端子,用來搭配自動控制系統。

強大的控制力

此番LA 100M後級「鳳還巢」,U-Audio編輯部也有些不一樣,就是自家使用的 CC Admonitor Preference加上了低音柱,升級成四件式喇叭,低頻表現能力更上層樓,可是難推的程度也更上層樓,之前我用LAV 60 II推Admonitor Preference,覺得剛剛好,可是低音柱一加上去,功率就好像有點餵不飽了。現在搭配上330瓦的LA 100M後級,這四件式的Admonitor Preference就顯得生龍活虎,譬如老虎魚「DMM-CD/SACD Vol.1」,第一軌Chris Jones的「No Sanctuary Here」,低頻能量超強,如果擴大幾餵不飽,低頻雖然有量,卻很難收起飽滿的顆粒,變得「有形無體」,鬆垮垮的,可是我用LA 100M後級搭配時,充沛的功率加上強大的控制力,低頻不僅量感足,密度也夠高,電貝斯的每一個動作都清清楚楚,彈跳有力,這般兼顧低頻能量感與速度感,真的是要大功率後級才有辦法!

細節清晰呈現

LA 100M後級不僅是功率足,音質也是上乘水準!大功率晶體後級要兩者兼顧,確實很困難,功率要做大,多來一些功率晶體就好,可是越多功率晶體,噪訊越高,音質就容易變粗,可是LA 100M卻能維持綿密細緻的質地。譬如聽巴倫波因晚近錄製的「蕭邦第一號、第二號鋼琴協奏曲」,那是他多年來首度錄製蕭邦鋼琴協奏曲,聽第二號的第二樂章,弦樂群輕盈的導奏,綿密悠揚,隨後鋼琴進來,晶瑩剔透的鋼琴顆粒,流暢地起伏,腦海中直浮現白居易寫的「大珠小珠落玉盤」,聽LA 100M後級的情緒感動,跟著鋼琴的波動湧現。這張唱片是2010年德國魯爾鋼琴音樂節的現場錄音,不免有些現場的騷動,LA 100M後級一樣把這些現場的細節清晰呈現,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於現場。是啊,好音響就該如此,讓人忘記器材,只需要專注在音樂上面。

把音樂唱活了

LA 100M後級還有另一項聲音魅力,就是絕佳的聲道分離度,讓音場定位更為清楚,這也是單聲道後級的好處,把兩聲道做在同一個機箱內,不管如何仔細小心,電路總是會有些許左右干擾,分成兩箱,才能徹底隔離,把聲道分離度做到最好。像是芭托利與特菲爾合作的「Duets」,聽莫札特「魔笛」當中的「Pa-Pa-Pa-Pa-Papagena」,LA 100M後級巧妙地呈現了錄音場景,樂團略微後退,弦樂群質地輕盈跳躍,唱Papageno的特菲爾在左邊,而唱Papagena的芭托利在右邊,這兩位唱作俱佳,在歌劇場景當中,兩個人是輕聲地唱著歌,互相找到對方,然後唱起二重唱,打算生一大堆小Papagena和Papageno,LA 100M後級把音樂唱得活了,芭托利與特菲爾在舞台上用嗓音的輕重變化,唱出小倆口的期待,而在LA 100M後級上面,我們有的是豐富的細節,還有饒富樂趣的嗓音變化,或是厚重,或是輕盈,變化多端的歌聲細微之處,藏著音樂的感動,這般細膩的音樂質地,在大功率後級當中,並不容易找。

當然,大功率還有不怕操的能量,這一點也難不倒LA 100M後級。我想舉諾靈頓公爵在Hansller推出的「艾爾加:謎之變奏曲」,在這張專輯中還收錄了「In The South」序曲,這張唱片也是我手上「In The South」錄音最棒的版本,但對音響系統絕對是大考驗。音樂從銅管群齊奏開始,展現歐洲南部耀眼的陽光,,隨後弦樂群與打擊樂加入,那定音鼓又重又沈,LA 100M後級展現了優異的控制力道,把Admonitor Preference加上低音柱的能量,全都擠了出來,音樂層次好極了,銅管群與弦樂群相互輝映,燦爛耀眼的華麗音符,盡顯光澤,而厚實穩重的低頻,則維持了音樂極高的平衡,那是艾爾加配器的巧妙,而在LA 100M後級穩穩的控制力之下,音樂的流動感更綿密、更活生。

漂亮的音場塑形能力

要考驗後級,馬勒可說是最終試煉,動輒百人的樂團編制,要在音響系統上重現,絕對考驗擴大機的控制力,我拿出伯恩斯坦與紐約愛樂合作的版本,這是2004年Sony以24bit母帶重置的新版,收納了馬勒第二號交響曲「復活」與第八號「千人」的第一部分。聽第二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的「原光」,新版本背景噪訊很低,音樂更顯純淨,LA 100M後級漂亮的音場塑形能力,把女中音Janet Baker的歌聲收在音場中央,弦樂群綿密細膩,中間首席小提琴的獨奏很活,我們彷彿可以看見女中音與首席小提琴的動作。進入第五樂章,那是世界末日的景象,樂團火力全開,威猛無比,這LA 100M後級卻似泰山崩於前卻面不改色,好生沈穩。

能唱馬勒「復活」,我們來點更難的,同一張唱片後面有大難題?「千人」!不止如此,這是1962年紐約林肯中心愛樂聽開幕之夜的音樂會,現在則是以費雪廳聞名。音樂一開始就是大難題,管風琴開了頭,催出又沈又重的低頻能量,然後八百人的合唱團啓動,要能讓這麼龐大的音樂一起揮灑,還不能紊亂,絕對考驗擴大機的控制力,這LA 100M後級卻是一派輕鬆,我反覆了這個樂段幾次,用不同的音量來聽,大音量考不倒LA 100M後級,連小音量也能感受到管風琴的能量,顯示LA 100M後級具備很好的工作線性,穩穩地控制住喇叭。

價值藏在「聲音」裡面

試聽LA 100M後級告一段落,編輯部同仁告訴我,此間代理商給LA 100M後級的定價是38萬。我想了想,38萬買一對單聲道後級,全平衡放大,LA 100M後級從外觀來看,大約是合乎期待。可是擴大機的價值藏在「聲音」裡面,想探知LA 100M後級聲音表現的好處,我建議您挑選編制龐大、配器細緻的交響樂曲,用足夠的音量來聽,您會聽出LA 100M後級的真價值。我前面挑選的艾爾加「In The South」當然是可以拿來參考的曲目,但如果您是「馬勒迷」,那麼LA 100M後級肯定是您的菜,用全套Linear Acoustic來搭配,終於,編輯部自家的Admonitor Preference四件式,也能開心的唱馬勒了!

器材規格

型式:單聲道後級擴大機
輸出功率:250瓦(8歐姆)、330瓦(4歐姆)
頻率響應:1Hz~200kHz(-3dB)
訊噪比:小於120dB
輸入阻抗:33k歐姆平衡
輸出阻抗:小於20m歐姆
尺寸:450 x 105 x 330mm(WxHxD)
重量:17kg

Comments are closed.